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宜君县农技推广战线上的“铁人”杨邦民

    信息发布者:南阳村天使
    2019-05-21 22:20:26    来源:玩贴吧   转载

    玩贴吧的好菇凉 2019-05-18 18:27


    笔者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上了解到,宜君县农业局干部、高级农艺师杨帮民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全县2019年唯一获得此殊荣的获奖者。

    主要事迹:

    身材消瘦,语言朴实,目光坚定……他的实干、他的执著、他的淡泊,使数以万计的农民为之感佩。他的苦干精神与大庆油田当年的铁人王进喜有着“相似度”,被宜君农民誉为农技推广战线上的“铁人”。

    他30年如一日,在乡村推广农业技术,为富民绞尽脑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融入厚重的黄土地。杨邦民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宜君县农业技术推广一线。他潜心钻研业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以一种执着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创新了春玉米地膜栽培七项集成技术和五化推广模式,在宜君地膜玉米推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宜君传统产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也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增收。他常年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开展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坚持农业集成技术培训指导,走遍了宜君县的117个行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最受群众欢迎和爱戴的玉米专家。

    农技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玉米作为宜君县的主导产业之一,新技术群众认可不认可是关键,只有走推广示范的路子。杨邦民深知这一点,他抓住发展契机,始终如一地走在了科技推广的最前沿。

    2010年4月——2018年杨邦民连续5年负责实施国家农业部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项目实施中,他负责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从技术方案制定到项目实施,杨邦民风里来、雨里去,始终奔波在基层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先后累计实施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高产示范片32万亩,平均亩产达860.8公斤,较项目实施前亩均增产360公斤,累计增产玉米11.52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84亿元,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在生产效益大大提升的前提下,群众对示范田刮目相看,种植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五年来,全县共推广优质玉米面积累计150万亩,累计推动粮食增产3亿斤,增收2.4亿元。

    五年来,杨邦民深耕一线,把农民的增收当成了最大的事。先后引进优质耐密抗旱玉米品种28个,水稻4个,中药材品种4个。经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宜君县本地种植的优质春玉米品种3个、水稻品种1个、中药材品种2个,并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骨干品种;引进新技术8项,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为当地群众眼里名副其实的基层农技推广带头人。

    旱塬地上实现了吨斤粮

    向科学技术要效益,向土地要效益。杨邦民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创新了宜君县地膜玉米七项集成技术,即:地膜覆盖、更换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机械化播种、病虫防治、秸秆还田,累计辐射带动全县推广地膜玉米150万亩,形成了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宜君县地膜玉米七项集成技术荣获铜川市科技推广二等奖;他善于总结,笔耕不辍,先后撰写论文23篇,均在省级以上科技刊物上发表。

    杨邦民深深地懂得能不能高产?如何达到高产?技术保障是关键。他根据不同地块的地势、地力、土质状况,实施测土施肥,为群众化验土壤,提供最佳施肥方案;亲自和肥料生产厂家联系,专门生产出符合宜君土壤条件的玉米配方肥。南塔村书记张金海回忆:“为了购买微量元素锌肥,杨邦民和我去铜川购买,一家一家寻找最好的锌肥。在回南塔村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由于邦民对回村里的小路陌生,路边的铁丝网碰到了脸上,眼镜被铁丝挂了一道印痕,眼睛幸好没有受伤。”

    在播种期间,他天天跟踪指导,盯着播种机作业,每块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哪一块地是谁家的、亩数是多少、用了多少种子、多少化肥、地形如何,他都了如指掌。2012年他包抓的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876公斤,刷新了陕西旱地万亩玉米高产纪录。2014年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1069.1公斤,刷新了陕西旱地春玉米百亩高产记录,树立了典型样板。由于他的辛勤付出,精心指导,宜君山梁上实现了吨斤粮,也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14年宜君玉米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成为陕西唯一一家粮食作物获得地理标志的县。

    打造观光农业新典型

    为了实现一产和三产的融合发展,杨邦民与推广团队一起思考,根据当地自然、科技、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宜君旱作梯田,把地膜玉米七项集成技术用挂历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各级政府重新认识旱作梯田靓丽景观,让农民从挂历中学到新技术,让旱作农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持续吸引了各地游客来宜君旅游观光,推动了一产与三产的融合发展,被誉为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2014年宜君旱作梯田荣获了农业部“中国美丽田园” 称号,成为陕西观光农业的新亮点。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2014年以来,杨邦民坚持推广中药材产业,助推产业脱贫。五年来,他建立千亩中药材示范基地3个,培养百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大户28户,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3万亩,实现产值800万元。为了建立本县的中药材育苗基地,他与宜君县本草堂合作,在五里镇白河村育党参苗800亩,为当地农民提供党参苗2400万株。宜君县棋盘镇国彪家庭农场为了发展北柴胡种植,他为该农场进行技术培训,亲自田间指导,北柴胡面积达到1200亩,创新了家庭农场+贫困户的中药材发展模式,每亩收入3600元,助推了产业脱贫。他坚持技术创新,通过观察分析,创新了宜君县黄芩仿野生栽培技术和丹参与油葵立体套作模式,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宜君山岔川早在50年代种植水稻,随着时间推移,农民认为水稻种植麻烦,2015年水稻种植几乎为零。为了抢救恢复山岔有机水稻,杨邦民同志亲自到山岔高村调查研究,引进了辽粳371,创新了水稻卷秧育苗方法,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17年以来,高村水稻健康发展,平均亩产精米600斤,每斤20元,每亩收入12000元。高村书记陈家齐高兴地说:“宜君县也有小江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我们村今后的发展方略,多亏了杨邦民给我们技术指导!”

    他本人积极建言献策,拓宽农业产业发展新思路,建议当地政府依托人旱作梯田文自然景观,打造观光农业新典型,连续两届担任铜川市人大代表,2018年被铜川市人大评为优秀建议代表。

    开设田间课堂传授技术

    他深入农技推广一线,坚持技术培训,开设田间课堂,让农民学会七项集成技术和五化推广模式。为了加快新技术推广,他常年在生产一线给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每年下乡技术指导均在150多天,创新了技术培训方法,由传统的讲授为参与试验示范全过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技术简单化,让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农民也喜欢听他讲课。5年来,共组织技术培训1865场次,参训农民7万人次,种植玉米的农户都认识他,示范田他都知道是谁家的,每一个示范村的干部他都熟悉,他的手机也成为农民咨询的专线,虽然话费不能报销,但他始终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农户,了解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及时解答,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农技推广的路上不停步

    付出就有回报。五年来,杨邦民创新的 “地膜玉米七项集成关键技术示范推广”荣获2012年铜川市科技推广二等奖。2014年他荣膺铜川市劳动模范称号;所写的《宜君县旱地地膜玉米增产关键技术》论文获2015年铜川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16年被科技部评为万名科学使者进农村活动优秀科技特派员;2016——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农技推广先进个人;2017年被宜君县委命名为“四民型干部”称号。2018年荣获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称号;宜君县丹参与油葵立体套作模式荣获铜川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18年荣获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面对荣誉,杨邦民没有骄傲,依然奋战在农技推广一线。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路上,杨邦民总是这样说“昨天是终点,今天永远是起点”。如今,年届52的杨邦民依然坚守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依然积极探索着宜君旱地玉米持续增产的新途径,在绿色大地上抒写着一个农业人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农之梦。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