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南阳村 449047.nync.com 欢迎您!
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是世界华人宗祖之根、华夏历史文明之源;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区位优越,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农业领先,是全国农业大省和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潜力很大,正处于蓄势崛起、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河南概貌名称由来河南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来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自然地理河南界于北纬31°2339;—36°2239;和东经110°2139;—116°39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44.3%。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为全省最低处,海拔仅23.2米。资源环境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候灾害频繁的特点。近1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2.7℃—16.2℃,年平均降水量为477.8毫米—1167.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468.0小时—2246.6小时,年无霜期207.9天—271.7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省耕地面积12166.50万亩,人均耕地1.28亩。河南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地形地貌和水资源分布情况是中国的一个缩影。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全省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560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64条,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1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03.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376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 河南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7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4种。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矿业产值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前5位。已发现的矿种14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1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既有铝、钼、金、银、铜、铅、锌、钨、锑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又有铁、钛、钒等黑色金属矿产;既有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又有耐火粘土、萤石、天然碱、珍珠岩、石墨、宝石等非金属矿产。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9种,居前3位的有33种,居前5位的有42种,居前10位的有68种。灵宝、栾川、桐柏、叶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金城”、“中国钼都”、“中国天然碱之都”和“中国岩盐之都”。历史渊源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诞生在河南新郑,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统一国家的建立,都与河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河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记载着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有“天下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大相国寺,等等。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濮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原大地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科学家张衡、僧一行,医学家张仲景,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吴焕先、许世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万姓同根,万宗同源”。河南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人口民族2017年末,全省总人口10852.85万人,常住人口9559.1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50人。河南省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征,截止2017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150万,其中,占比较高的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全省有3个城市民族区、21个民族乡(镇),少数民族10万人以上的省辖市4个(南阳、商丘、周口、郑州)。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市、区)55个。行政区划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5个县,52个市辖区,1791个乡镇,650个街道办事处。农业生产情况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78.54亿元,同比增长3.8%,分别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加快1.0和0.6个百分点。 (一)农业综合产能稳定提升 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我省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在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基础上,围绕效益积极恢复大豆生产,稳定发展优质水稻,加快调整玉米结构,推进甘薯及杂粮发展,稳步推进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已连续两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2018年达到1329.78亿斤,占全国的10.1%,居全国第2位;比上年增加24.93亿斤,同比增长1.9%,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2018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260.67万吨,已连续三年保持在700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631.05万吨,首次超过600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662.68万吨,已连续七年保持在600万吨以上、并首次超过65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79.04万吨,同比增长2.6%;牛奶产量 202.65万吨,已连续八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禽蛋产量413.61万吨,已连续两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优质小麦大幅增长。我省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2017年秋播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84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比上年增加240万亩,增长40.0%;且基本实现规模连片种植。夏收的优质小麦很受面粉加工企业欢迎,价格高于普通小麦10%以上,带动了农民收益的增加,预计2018年全省秋播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至1200万亩以上,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七分之一。 优质花生快速发展。2018年,我省通过扶持政策宣讲、提供种植信息和市场信息、落实惠农补贴等举措,继续调动广大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全省花生播种面积1804.77万亩,比上年增加76.88万亩,增长4.5%;产量达到114.49亿斤,比上年增产8.53亿斤,增长8.1%。 优质草畜态势良好。2018年,我省通过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以及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措施,努力推进优质草畜业转型升级。在政策激励带动下,农户养殖积极性提高,2018年底全省牛存栏373.41万头,增长0.2%;羊存栏1734.07万只,增长3.1%。 优质林果整体良好。林果生产淘汰老旧品种,新增新品种。2018年末,预计全省果园面积稳定在650万亩以上,园林水果产量稳定在900万吨以上;年末茶园面积稳定在175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6.3万吨左右。各地把中草药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产业脱贫的重要特色产业大力扶持,预计全年全省中药材产量163万吨左右,增长13%左右。 |